庭院 | 素园——上

庄子说:“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。”原来朴素最有力量。在京郊,有这样一处独特的存在,房子摆脱了厚重的色彩,换以深灰与浅灰相配的建筑立面,白色凹凸的花园围墙,疏密有致的绿植搭配,自然、清新、雅致,让人忍不住想走近它,亲近它,它的名字叫素园。

素园的缘起,还要从园主人的儿子留学归来度假时说起。从未接触过花园设计的儿子,受父母的耳濡目染突发灵感,想以自己的想法改造一下宅院。通常,对于还没有什么设计经验的年轻人,父母都会有些顾虑,可建筑师出身的父母却答应得痛快:“儿子,放手去做。”他们选择相信儿子,让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设计。

于担心中整合思路,设计布局,考察市场;还要耐着性子和工人师傅一点点磨施工,做细节,各种统筹,父亲亲身体验了作为设计师的不易,更理解儿子将要面临的困难。几经波折,在儿子的设计改造下,花园内外完全变了一副模样,作为建筑设计师的父母也不由得感叹:“年轻人摆脱固有思维的束缚,凭借直觉和理解做出的设计,结果超出想象。”

大胆尝试 风格独具

改造的难点之一是:园子的结构有诸多限制,因为是第二居所,花园和室内装修起初都没太上心,结构已然成形。儿子经过一番思考,把设计重点放在了建筑立面的改造和花园风格的重构上。

首先让我们感受到明显变化的是建筑的色彩和庭院的风格。作为一个美式乡村风格的别墅区,深咖、浅棕、原木色是常见色调,而儿子以年轻人的审美重新定义了别墅和花园的风格:将建筑外立面厚重的色彩换以深灰与浅灰相配,再配木色的台阶、围栏、白色擦旧的石墙,清新、自然、朴拙,没有丝毫沉闷感。

更让人觉得大胆的处理是围墙的色彩和工艺,木栅栏、铁艺门这些传统的花园元素儿子都没有使用,为了更好地衬托植物、协调建筑,他选择用白色的涂料结合擦色工艺重新涂刷围墙。历经时间的打磨,尤其是各种植物搭配栽种之后,效果非常好,成为素园的一大特色。

“如果说开放的围墙是阻隔外界喧嚣的屏障,那花园就似一面柔光罩,温润、丰富的层次空间环绕着立体、多样的植物装饰,在家的四周,与建筑辉映,让人踏入便心生舒适。”

因地制宜 层次错落

儿子的另一个设计亮点是:因地制宜,运用原有的空间层次结合植物的分层种植。空间层次上,园子入口处进深较小,为了让园子不单调,前院做退台递进,后院做局部提升,丰富空间的层次感和维度感。

在植物的分层布局上,儿子以树为核心,围绕每棵树的位置和造型铺陈园子的高低层次和留白空间,借以丛生、灌木、低植、盆栽等不同植物形态,柔化庭院,丰富其多样性。

原来的入门石头台阶有些硌脚,儿子用粗粗的原木覆盖,做了加宽处理。台阶两侧阶梯状的花台涂成白色。上到台阶左拐则是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,沿边角种植了很多母亲喜欢的绿植花草,用碎石子铺路,走上去瑟瑟发响,让人联想到日本的枯山水。隐蔽处留了一块菜地,这是整洁强迫症患者的心意。儿子还设计了很多木槽木架,高度既方便素水栽种,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。母亲最爱在里面种植各种试验性植物,例如把紫甘蓝种成盆栽。

台阶右侧又是另一番光景:首先是观景台,在这里望山望月望花园,别有一番景致。屋主夫妇常坐于此处,俯瞰过往风景,一二闲云,浅淡怡然。有了舒适的落脚点,风景才能成为“风景”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